據信息資源網
從“大氣十條”到“水十條”,中國下決心將最大的蛋糕留給節能環保產業。此后,當一大撥轉型企業開始向環保產業聚集之時,一些跡象表明,中國的節能環保產業正顯現出令人充滿希望的一面。
明年,“十三五”即將發軔,而中國節能環保產業仍將一枝獨秀。業內人士認為,“十三五”期間環保產業年增速將超20%,總社會投資有望達到17萬億元。
環保業新版圖日漸形成
改革開放30多年來,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,環境保護投入不斷增加!熬盼濉逼陂g,我國環保投入達3600億元;“十五”期間,環保投入約占到GDP的1.2%;“十一五”期間,環保投入的比例進一步增大。
一組數據顯示,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以15%至20%的速度增長,“十二五”期間環保投資3.4萬億元,比“十一五”期間增長了62%,占到GDP的3.5%。
國家對環保產業如此“闊綽”出手,讓歷經20多年的中國環保產業充滿希望。
而同一時期,國內亦涌現了一批諸如湖南永清、桑德、中國節能等業內知名環保公司,環保產業的新版圖逐漸形成。
但一個問題是,與國家日益增加的環保投資相比,中國環保企業的發展卻有些不趕趟兒。有專家稱,國內環保企業總體仍處于“小、散、弱”的狀態,雖然也有一批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環保企業,但數量與發達國家的相差極大。
跨界玩轉環保
眼下,一大批非環保產業公司正加快實現轉型,對他們來說,直接并購環保企業或許是入行的最快選擇。
中材國際以10.1億元并購節源環保;清華啟迪科技宣布以46.9億元并購桑德環境,成為今年最大并購案;房地產商鼎立股份以1.5億元收購從事金屬回收的豐越環保;寶利瀝青,宣布以3.2億元收購從事大氣污染治理的一同環保;化工企業湘潭電化則以1.77億元收購污水處理企業湘潭水務。
有數據顯示,近年來,跨界并購環保的交易中,跨行業并購比例近三分之一,且還有增加的趨勢。
“這給環保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競爭!睒I內人士稱,傳統企業急于轉型,給環保產業帶來巨大商機,有利于解決環保資金缺口。
但也有業內人士對跨界并購環保持謹慎態度,面對要求日漸提高的環保業務和技術,傳統企業進軍環保,其專業和整合能力還需考量。
環保業亟待升級和轉型
近年來,我國環境治理力度在全球前所未有,主要污染物減排成效明顯,部分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。但這種改善的速度、幅度與公眾預期之間存在較大差異,距離質量標準要求、國際先進水平還有相當差距。
“與上世紀中期環境狀況相比,環境質量仍然嚴重惡化!睒I內人士指出,目前環境問題的類型、規模、結構、性質正在發生深刻變化,新型環境問題不斷凸顯,持續多年的復合型環境問題效應在放大。環境問題的區域差異日益加大。
業內人士指出,我國既不處于惡化程度加劇的潰敗期,也不處于環境質量達標和根本改善的戰略決戰期,環境保護目前已經處于并將在一定時間內長期處于戰略相持期,需持之以恒,積小勝為大勝。
環保產業迎來爆發元年
環保部正在加快制定“十三五”規劃,規劃將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,大氣、水、土三大環境戰役將推進實施。多位專家預計,環保未來5年的發展方向和投資重點將上升至國家戰略角度,成為政府重點投資領域。
在大氣、水、土壤三大污染防治不斷深入以及PPP等新模式的推進下,“十三五”期間環保市場潛力巨大。
業內人士認為,環保產業公司應力爭到2020年,資產超過1000億元,引領節能環保產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。以土壤修復為例,目前全國近20%的土壤污染超標,修復市場規模動輒以十萬億計,美麗中國寫入“十三五”,市場迎來爆發臨界點。
業內人士提醒,“盡管節能環保產業在政策層面得到大力支持,但企業仍要在污水處理、固廢處理、環境監測等方面的核心技術上下足功夫,否則企業將失去競爭力!